日期:2025/06/13
近來很多企業朋友在進行淨零碳排的時候,已經從碳盤查、碳足跡、碳減量談到碳中和,這些不同階段所需要完備的內涵有明顯的差別,但卻常被混淆,在此以企業經營的角度,提供些淺見。首先,要釐清的是「淨零排放」與「碳中和」這兩個名詞,前者代表著對所有會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是屬於整體環境層次的大目標;後者是僅針對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當量進行控制,指的是區域、企業或某個體單位對自身所產生的碳溫室氣體排放量透過自我減量及外部抵換來進行抵銷,進而達成廣義的碳排放與碳移除,平衡時就可達到碳中和目標。
從實踐路徑來說,「淨零排放」是最終要達成的目標,碳中和是企業可以透過管理作為,努力改善自身碳排的起點,ISO14068-1:2023「碳中和」標準提供了一個可實踐的執行框架。因此,以下就以碳中和發展路徑,分析企業該做好的四個階段:碳盤查階段、碳減量階段、碳抵換階段、碳中和階段。
碳中和階段可視為前述工作之總集成,核心重點在於「確保前述種種作為可以持續性的被有效推動」,這個階段就會要求企業檢視所採行之作為是否合乎各種標準規範,同時,檢視企業內部是否有系統性的運作機制。
要完成上述工作,建議企業應設定清楚的目標與工作執行計畫,並在內部建立共識來啟動工作。而後,可以採用各種智慧化工具來落實,再逐步依據政府機關制定的碳抵換管理辦法與措施來進行必要的自願減量專案申請,同時以生態系理念串聯合作夥伴、顧客與利益關係人,方能將減碳作為從企業內部走到外部,完成碳中和的目標。

▲淨零2050示意圖。圖/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