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為因應氣候變遷,國際的減碳趨勢已從幾年前的宣示性、鼓勵性,到近期由國際大品牌商直接參與並設定減碳或零碳目標,如蘋果公司即要求 2030 年其所有供應鏈皆需碳中和。除個別企業的宣示外,國際上為防止碳洩漏,也透過相關政策工具減低產品碳排。去年歐盟發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草案即是開端,透過碳定價來課徵碳費。而為因應未來國際碳費徵收,國內環保署也於「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將碳費草案內容納入。

綜觀以上,國際及國內相關政策法案,碳已被定調於企業未來的內部成本而非外部成本。而台灣作為全球產業鏈分工下關鍵供應鏈一環,為達到國際品牌商的要求,各企業碳揭露腳步已經箭在弦上。第一步即要確認各廠的產品含碳量,做好碳盤查以因應後續的碳定價與碳費徵收。 以下將針對國內外目前碳盤查相關政策進行說明。

在整體淨零規劃下,除了淨零技術發展,相關政策工具與綠色金融也佔了關鍵地位。金管會於今(2022)年 3 月 3 日正式公告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明訂 2027 年以前,所有上市櫃公司皆要完成範疇一及範疇二之碳盤查。2023 年前,資本額 100 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完成盤查。 2025 前,資本額 100 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之合併報表子公司須完成盤查;2026 前資本額 50〜100 億元上市櫃公司之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2027 前,資本額 50 億元以下上市櫃公司之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

針對國內約 20 萬間中小企業低碳轉型,工業局表示將透過「以大帶小」模式,也就是上中下供應鏈串聯,由工業局提供平台、工具,如碳盤查專區、碳盤查計算器等協助轉型落實減碳目標。由於近年 5G、雲端應用、區塊鏈、IOT 物聯網、AI 與大數據等數位科技的加速發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於 2 月 15 日舉辦「臺灣雲市集減碳專區交流座談會」,攜手產官學研共議如何透過簡易數位工具協助中小企業跨出減碳,未來將於「雲市集」平台增設「減碳專區」,彙整適合中小企業使用的雲端數位工具。

由於台灣 99% 屬於中小企業,未來因應上游廠商的需求及整體淨零供應鏈的趨勢,淨零腳步已經不只是現在式而且需要邁開步伐加速前行。而淨零第一步基礎就是有完整且準確的碳排查資訊。因應碳排放資訊的需求,未來極可能需要導入淨零雲共享生態圈的概念,讓生態圈中的各企業,夠做到數據自動盤查、自動上傳、自動共享,讓碳各種產品的生命週期供應鏈排放資訊能夠朝向流通的方式。

 
圖/科技報橘

|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