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俄烏戰爭打亂了全球「碳中和」時程。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證實,歐盟和其他重要工業國家已經開始討論,是否要如期執行邊境稅、碳中和等政策;而本來將於今(2022)年8月要對鋼材加收的「碳附加費」的政策暫時喊停,等待全面考量後再議。

在2050年淨零碳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的趨勢下,已經成為國家與企業最重要的轉型風險。 根據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一個國家為了促進低碳發展,將碳定價成本設定為40美元/噸CO2e,則「能源密集產業」的出口值約會下降2.5%。 廣義來說,能源密集產業包括:化學材料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金屬基本工業、紡織業,還有用電量占比高達9成以上的電子零組件電子產品及電力設備,台灣6項產業。 國際上,為了推動嚴格的限碳措施,歐美低碳發展先進國家已積極規劃「碳邊境稅」(CBT),以維持貿易的公平性,並且草擬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協調各國的碳市場。

李堅明指出,就歐盟而言,規劃在2023年1月1日以前實施,目前推估約有2兆美元碳關稅收入;再來是美國,拜登政府已有7個碳關稅法案版本,隨時可開徵碳關稅,將對來自未能履行氣候義務國家的「碳密集產品」徵收碳調整費或配額。 至於日本,其經產省將召開委員會檢討對「不積極因應環保及節能減碳國家」的進口產品課徵「國境碳税」。由於台灣是屬出口導向,具有貿易脆弱性,面臨歐美國家開徵邊境碳關稅,近年國內企業已經加速布局。

雖然,碳中和時程可以暫緩,但是未來仍是勢在必行的趨勢。李堅明報告強調,全球CBAM發展,將對我國產生重大的經濟衝擊。環保署應該著手研究,碳定價型態與碳價水準;財政部加強CBAM評估與法制規劃與設計。 另外,經濟部(工業局與中小企業處)應加強CBAM衝擊評估,評析我國產品的全球效率標竿;再來是,能源局針對生產設施效率標準管制,如此多部會局處合作整合才可以與國際接軌。

 
圖/關鍵評論網

|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