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3
隨著 5G 服務邁入商用推廣,為攻佔下個世代的行動通訊系統優勢,臺灣也開始投入 6G 通訊布局,超前佈署以維持在資通訊產業的領先地位。究竟 6G 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本次科技大觀園專訪國立中山大學通訊所,同時任職中山大學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中山產發)的曾凡碩副教授,為我們推導對於未來 6G 使用情境的想像。

以 5G 為基礎做比較,6G 應用智能化程度將更高,可讓感測器與通訊結合更加緊密;而在永續的浪潮之下,也將更重視通訊與運算的能量效益,最後,也可預期 6G 會進一步納入如低軌道衛星、無人機等高階精密設備,讓行動通訊成為真正立體的無遠弗屆服務網絡。曾凡碩認為,6G 快速、低延遲、誤差率低的特性與智能化能力,將可充份滿足各種場景如物聯網、自駕車應用中「整合」的需求,特別是以人工智慧進行複雜的多重資料收集、運算、決策,舉例來說,自駕車內(外)部一定有許多如影像與雷達等感測元件,而周遭交通環境也會有許多感測裝置提供附近車潮、人潮、交通、環境等參數,如何將這些資訊「整合」化為有用的資訊給駕駛參考成為相當重要的技術課題,例如透過這些感測參數規劃出最優行車路線提供給用路人;因此,人工智慧中的機器學習便是一個關鍵技術可以有效整合這些資訊,達到真正智能汽車服務。

6G 的特性讓許多需要低延遲、短時間傳輸大量資料的技術,如全息投影、遠端手術得以進入應用;而整合低軌衛星通訊與無人機通訊的系統將消除行動網路的盲區,提供偏遠地區或海上船隻及時的通訊連線,可以補強過去同步衛星的高延遲與低速率之缺點,讓船聯網的應用更加成熟,如低軌道衛星可以幫助水溫,洋流,含氧量等感測器資料與聲納相關資訊收集,有助於漁業捕撈與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此外,6G定位技術可配合無人機與感測器的整合,為智慧城市與工業4.0開創新應用,例如:智能無人機搜救、無人機運輸、智慧工廠可利用無人機加RFID技術進一步盤點/紀錄相關產品資訊等。

在真正步向 6G 時代之前,研究開發還有哪些挑戰需要克服呢?曾凡碩分析,首先物聯網服務現階段仍有許多開發空間,很多東西都可連上網,但是相對應用情境與需求尚未成熟;其次,人工智慧智相關技術將耗費大量的資料收集與運算資源,在當今節能減碳的趨勢之下,達到高效能又要節省運算能耗將成為一項挑戰,綠能導向之機器學習技術將成為爾後發展重點之一。此外,產業現場對於導入數位化、智能轉型較為遲疑,需要以試驗場域作示範建立基礎,才能讓產業導入 6G 物聯網數位轉型後的優勢。曾凡碩表示,這也是他所任職的中山產發最重要的任務,透過AIoT相關技術推動南部特色產業的數位轉型與升級,有效讓6G相關技術在產業落地驗證,不僅能發展數位端的技術能力,更能促進產業發展。

在 6G 的時代如何整合資訊、提供服務將成為一大關鍵,AI、機器學習為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圖片來源/科技大觀園授權轉載)

|原文網址|